“母豬肉”是母豬因產崽量下降而被淘汰宰殺后的豬肉產品。民間廣泛流傳“母豬肉不能食用”,其實這完全是誤解,是毫無科學道理的,應當消除這種誤解。
過去,農戶散養生豬不計成本,所養母豬的淘汰周期一般都在10年左右,現在農戶散養生豬非常少,基本上都是規?;?、科學化養殖。在這樣的現代化養殖中,母豬的產崽量與豬場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,是養豬場賺錢與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。中國的母豬每胎產崽量原本就不高,且只有前2-3年的豐產期,之后就會下降,一旦母豬產崽量減少,養豬就賺不到錢。因此現在母豬的正常淘汰周期也就2-3年,短的甚至1年就被淘汰,上4年的母豬會很少,除個別珍貴品種外,上5年的老母豬就更是難以尋覓。
其實母豬肉只是比一般豬肉的纖維稍粗一些,吃起來不如一般豬肉細嫩,稍欠柔和,而絕不是民間俗傳的吃了母豬肉要“翻病”、“扯母豬瘋”,更不是網傳的“食用母豬肉易引起血紅蛋白尿、溶血性黃疸等疾病”。如果說民間俗傳是沒有科學道理的話,這些網傳就是無端的謠言,嚴重誤導消費者。
再說,地球上有那么多母系的家養畜禽(如牛、羊、兔等)和野生動物,為什么單單就母豬肉吃不得?
要說“藥物殘留”,一般生豬的藥物使用會比母豬更多,因為一般生豬是群養,單只豬發病后易傳染給其他的豬,連鎖反應大,疫病防治更加重要,從豬崽、仔豬到育肥的各個階段都會用不少的藥,僅在出欄前的28-30天才停藥(國家規定),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按規定停藥。而母豬基本都是單圈喂養,細心照料,其疫病防治用藥遠遠少于一般生豬。
此外,在飼料配方上兩者也有很大區別,其功能明顯不同。一般生豬的飼料是以安眠、催肥為主,喂這些飼料使豬崽從生下來長到200斤出欄只需5個月時間,有些豬飼料的廣告宣傳就是“吃了睡,睡了長”、“吃一斤長一斤”。而母豬飼料則以營養、壯身為主,基本以黃豆、玉米等糧食組合,絕不能有安眠催肥作用,否則母豬就不能產崽。因此,從這個層面上來講,母豬肉當屬“綠色食品”。
在肉的營養和香味方面,母豬肉更是優于一般肥豬肉。大家都覺得過去的豬肉比現在的香,那是因為過去的豬要喂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長到100斤(最多150斤),是實實在在長大的,現在的豬卻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催肥的,其肉的香味顯然要比過去的豬肉差很多,營養性也會打折扣。而母豬喂養的時間一般是2-3年,且喂的是黃豆等營養價值高的糧食飼料,所以與普通豬肉相比,母豬肉口感更好、更香、更營養。
現在,國內有很多生豬屠宰加工企業都在生產母豬肉產品,且大多都以不同的方式對母豬肉產品作了特殊標記。我公司生產的母豬肉產品就標記為:★★★★★(外包裝標記)。